范晓忻:用大数据打造“一带一路”信用大通道
来源: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官网 | 作者:参编信息部 | 发布时间:2021-11-10 | 269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3 年秋,国家主席习近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人类发展未来,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理念,开启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征程。近 8 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构建“一带一路”大数据通道,用大数据促进“一带一路”信用建设,将有力推动国际合作、推进“五通”、防范投资风险、增强国家间互相信任。以大数据为基础打造“一带一路”信用大通道,将有效保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的成功和各国的共赢,帮助“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完善信用基础、发展数字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


“一带一路”信用建设关系重大

中国已经走到国际舞台的中心,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尤其是软实力。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沿线各国和地区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响应,成为中国强大实力的重要体现,随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国家的强烈愿望。

招商引才、对外投资,扩大经济文化交流,都需要完善信用管理约束、互信互认机制作为保障;需要大数据作为桥梁,打造新时代的诚信“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信用产品和信用服务。目前,大数据与信用建设的缺口很大,亟待满足。

大数据时代的“一带一路”信用建设,需要不断思考如何将信用数据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来;如何实现政府信用数据的公开、有效、增值;如何借助信用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中立体的互联互通。这关系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互联互通,关系到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经济资源有效配置,关系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加快复苏和稳定增长。


大数据是实现信用能力的最优路径

当前,我们正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数据和信息不仅是核心资源,更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生产要素。

无论是信用融资、风险量化还是信用体系建设,其实都是基于信用相关大数据的分析和测算。只有获取大量相关数据,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政府和企业及社会提供决策依据。

借鉴以往大数据在个人、企业征信领域的模型,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建立各层次风险评估模型,支持中国各级政府政策制定、企业投资决策。这类模型,对跨境贸易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明细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把毫无关联的数据,变为各项信用指标和信用报告,将无形的企业信用计算出来,客观反映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可以客观评价“走出去”的企业,配套精准的支持服务。

随着国际信用合作深入发展,“一带一路”的信用建设正在不断深化,通过大数据辅助,建立对话合作长效机制、建立信用相关法律制度研讨机制、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联合奖惩机制、加强信用服务机构的跨国合作。


“一带一路”大数据信用建设思路

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应用服务平台

“一带一路”大数据服务平台可以涵盖数据采集、清洗、翻译、整理、入库等全流程,广泛汇聚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互联网舆情以及国内各地区发展相关信息,深度归集国际、国内涉及“一带一路”建设的信息和数据,并面向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产品和服务。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来自国内外新闻门户、微博、论坛等互联网渠道的数据以及国内外统计数据、业务数据等进行关键词分析、情感分析、多元融合分析、预测性分析等模型构建和算法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重点国别、重点区域、重要行业、重点省市、重点项目、重点专题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定量化、持续性地观测分析“一带一路”相关领域的进展、风险及潜力,并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一带一路”大数据服务平台对大数据技术要求较高,不仅要求高效的数据采集、清洗、存储等技术能力,构筑快捷、通畅的信息“高速路”;还要求强大的场景应用切换能力,适应不同国家(主体)、不同标的的综合分析能力,构建准确、灵活的智能“大脑”。以金电联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电联行”)为代表的拥有自主可控的大数据全栈技术服务机构,正在成为平台建设的主力,为“一带一路”提供个性化、可视化的大数据支撑的同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政策的有效性,灵活应对企业“走出去”多样化、定制化的各类需求。


 以外贸为抓手促进“一带一路”信用建设

首先,建立“一带一路”外贸企业信用记录,实现动态采集和全国共享。通过第三方征信机构实现“一带一路”全行业、全主体、全流程的信用记录管理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一带一路”信用记录采集工作,并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采用最新的大数据采集技术帮助政府归集“一带一路”外贸信用信息,并为政府出台各类数据采集政策提供支持,为外贸准入备案和准入资质监管提供服务。

其次,实现“一带一路”外贸信用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化提供行业信用状况,加大“一带一路”信息平台服务力度,利用好“信用中国”网站提供的相关信息,就“一带一路”信用状况开展大数据分析,揭示“一带一路”有关企业的信用风险,并定期编制信用监测报告。

另外,针对“一带一路”相关企业,通过设计信用报告系统,为监管方提供一键生成企业信用报告,通过页面展示、接口等方式 7*24 小时多维度、全方面了解企业情况,并输出定制化信用报告。


“一带一路”大数据信用建设实践

 广东省基于大数据打造商务诚信平台

借助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广东省大力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广东省不仅是中国对“一带一路”贸易往来的桥头堡,也是当前全球贸易市场的新增长点所在。

2015 年,《广东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公布,2017 年,广东省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商务诚信服务平台上线,为广东省外贸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该平台基于金电联行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依托广东省全量的进出口数据,以进出口金额为标尺,建立全省各商品类别、各区域、各进口国、出口国、企业类型、贸易方式等分类标尺,帮助外贸企业选择对标的商品和地区等,以进出口的视角帮助了解自身在所选商品、区域位置等信息,为企业外贸结构及经营策略调整提供参考建议。

基于广东省全量的外贸报关数据,平台以月度更新的频率,通过广东省的省市进出口金额、进出口企业数量、海关等级城市排名、top5 进出口商品占比分析、top6 进口国以及出口国占比分析、进出口海关等级占比分析、企业性质占比分析、贸易方式占比分析等角度,全方位、多层面的展现广东省的外贸数据,为“一带一路”贸易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以来,广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值持续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上半年,广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约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 25%。

该平台建设方金电联行围绕“一带一路”贸易需求特别是企业“走出去”需求,研发并提供标准化、多样化、定制化的各类大数据分析产品和咨询服务,形成“一带一路”信息服务长效机制,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企业、组织或个人,乃至为沿线国家提供有效的数据服务。


 黑龙江中俄国际信用大数据建设

为拉紧中俄合作的利益纽带,更好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黑龙江省有意建设“一带一路”中俄国际信用大数据服务平台,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商业环境复杂性和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多重困难。作为大数据信用建设专家企业,金电联行提供了一系列咨询服务,并给出了可落地实践的建设方案:

一是打造“一带一路”中俄国际信用大数据服务平台,促进跨境地区经济互利共赢发展,促进中俄基础设施、信息通讯互联互通;

二是联合俄方成立“一带一路”国际信用体系评价机构,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成员方式加入国际信用体系评价机构,建立“一带一路”国际信用体系标准规范,实现以中俄为核心,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企业提供信用评价服务;

三是建设国际企业征信管理服务平台,涵盖工商、司法、专利著作等信息,服务于两地国际企业信用互查,增强两地企业信任度,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际企业合作,并按国内外企业需求对外提供公开查询、授权查询,并应用于省、市、新区、公共服务的各个环节,以及国外企业跨境融资各个阶段。

随着 2019 年 9 月 6 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北方节点。如今,黑龙江自贸试验区通过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合,积极实施对俄“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与其开展多种经贸合作,成为中俄经贸合作的战略高地。


“一带一路”共享繁荣

“一带一路”通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推动沿线各国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升级版,是一次更大规模的对外开放。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推进,政策沟通不断深化,逐步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以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构建“一带一路”信用体系显得愈发重要。只有充分释放大数据发展新动能,让信用作为“资产”,引导和优化“一带一路”的资源配置,才能实现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才能不断扩大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


【作者简介】

范晓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工商联经济专门委员会委员,北京信用协会会长,金电联行董事长兼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