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苏:引入国际 REITs,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来源: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官网 | 作者:参编信息部 | 发布时间:2021-11-15 | 258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证监会与国家发改委正积极推行基础设施 REITs 试点,首批试点项目正在审理之中。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译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或“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可音译为“瑞茨”)是不动产收益权进入资本市场流通的金融产品,能够盘活存量资产、促进投资循环、发展直接融资、减少刚性兑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金融创新。我为了将 REITs 引入国内,已持续呼吁了十五年之久,终于看到这块璞玉被国人所认知。我相信在各方努力之下,REITs 将于近期在中国落地,并会继续发展壮大。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在目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及时引入 REITs,会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它既可以帮助国内各类经济主体化解高额负债,可以开辟我国引进外资的新通道,还可以在共建“一带一路”事业上发挥作用,化解其中潜在的经济风险与外交风险,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是个很好的倡议,并且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的多是电网电厂、道路桥梁、港口设施、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我们推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就是要密切与相关国家的关系,实现设施联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与受益国构建命运共同体。但是由于过去我国企业不懂得直接融资,只懂得贷款与还款,他们就按照国内负债建设的模型,把“一带一路”项目建成了“债权与债务模式”。

基督教义说:“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人类”,马克思说:“人类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了上帝”,毛主席说:“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我国企业和管理机构过去都是在用负债模式进行国内建设,他们便依样画葫芦,把它用于海外“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项目的负债分为“我方负债”与“对方负债”,即或是由项目所在国向我国负债持有,或是由我国施工企业在海外负债持有。现在已有债务国借新冠疫情为由集体不还钱,中国作为债权国只能宣布对七十七国“延债”。我们想的是延期就可以还债,不少国家想的却是如何不还债。美国曾污蔑说中国把负债国拖入“债务陷阱”,实际上进入陷阱的却可能是债权国。

如果对方国家长期不还债怎么办?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做了保险的项目,“中信保”要赔付 95% 资金,企业只需赔 5% 资金。“中信保”是用国家财政部的保险风险基金设立的,出了担保风险就会造成国家资产损失。而在这以后我国对债务国就剩下“追索对方国家资源”、要对方“拿资源还债”这一条路了。若真走到那一步,我国与债务国之间的国家关系还能好得了吗?要小心走着走着就违背了“初心”。

我们都看过“白毛女”戏剧演出,它并没有展示黄世仁与杨白劳如何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前半场”,直接进入到黄世仁催还债务的“后半场”。杨白劳还不上债被逼致死,黄世仁就抓喜儿抵债,债权人追索到杨白劳家里的最后“资源”,走了“拿资源还债”的路。结果逼得“大春投红军”,最后一场是“镇压黄世仁”即枪毙债权人。观众们热烈鼓掌拥护这个大结局,都认为杀掉债权人是从根本上了结债务的最好办法。这个戏剧提醒我们,借债容易讨债难,“逼债”对债权人很危险。

如今我们面对的不止是一个“杨白劳”,而是七十七个“杨白劳”。而且还通过 140 多个国际组织敦促对非洲国家“免债”,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说:“我们从不逼债”。大家的思维都是在“借债、还债、讨债”、或是“延债、不逼债、免债”的圈子里转。我国已宣布免除 15 个非洲国家 2020 年底到期的无息贷款,据外电报道是免债 80 亿美元,而多数非洲国家惦记的是总共欠中国的 1450 亿美元,想都“免债”。加上美国反华政客唆使债务国拒向中国还债,甚至鼓动它们以疫情为由“向中国索赔”,要让中国从经济上受到损害,在外交上陷于困境。

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化解债务国不还债的僵局,既可避免“催债”影响我国外交关系,又可避免形成“免债风潮”给我国经济带来损失呢?当然有办法。我在国内持续倡议了十五年的 REITs,就是在国际上解决负债不还的好办法;现在国内正在推进的基础设施 REITs 试点,也能够帮助人们打开思路,了解 REITs 产品的操作。原来不是只有“逼债与不逼债”这类模式,还有第三方国际资本可以引入。

目前在国际上有高达 33 万亿美元的养老金、保险基金、国家主权基金等,它们正在寻找投资出路。海外养老金每年会有大约 20% 可以用于投资,年投资规模达几千亿美元。它们非常愿意持有 REITs,也愿意折价收购逾期不还的债权。这种资本被称为“懒惰资本”,区别于勤于创业的“勤快资本”。在欧洲、日本长期低利息率、负利息率的情况下,这些国际基金的管理机构都在寻求有稳定收益的金融产品,国际保险基金的收益要求仅是 2%-4%。REITs 产品的收益率与安全性、稳定性、流通性与增资性,都使它们成为海外稳健型资金的投资首选。

若把我国“一带一路”海外建成项目做成 REITs,吸引这些“懒惰资本”来参与持有,就可以让原始权益人从负债中脱身,REITs 持有人不需要他们还债,而愿意长期权益型持有,债权国就可以收回资金。即使是项目股权仍在我国企业手中的,如果认为可能面对被不可抗力剥夺的风险,也应当提前通过 REITs 方式转给国际资本持有,甚至可以通过“不良资产”或“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打折转让给国际机构。现在我国在国际上逆风逆水,频遭西方国家各种制裁,要格外小心海外资产的安全。需要让企业明白,不要以为项目股权捏在手里就是可靠的。通过国际金融手段将海外存量资产变现,应作为当前的重要选项之一。

当然这都不是中国国内的 REITs,而是海外资产的 REITs。它们的原始权益人是所在国政府和企业,以及我国海外施工企业。把它们做成 REITs 或其它金融产品,也是要靠海外专业机构提供服务,并在海外资本市场上流通。但能把它们做成 REITs 产品转到国际资本手中不容易,要求那些收回资金的国家能向我国还债也不容易,都需要对其施加一定压力或释放一定吸引力。为此我主张,要向债务国承诺,在收回贷款后再给他们重新投资建设新的项目,这有利于打消其浅见,愿意向我国偿还债务,也会让我国海外施工企业愿意支持将其建成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当然我国再做新项目时就要提前按照 REITs 思路,在投资建设初期就做好转给国际 REITs 持有的准备。如果能这样做,共建“一带一路”就没有进入到讨债追债的“后半场”,而是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旗帜下,巨量国际资金争做“接盘侠”,就能使共建“一带一路”越走越宽广。

笔者将以上思路向我国金融行业泰斗级领导人汇报和请教。在他的指点下,进一步明确了对债务国逾期债务的综合处置思路:要想通过国际 REITs 化解他们对我国欠债不还的风险,就不应当在其贷款逾期时急于对其“免债”,而要通过我国银行业过去对国内逾期贷款惯常使用的“拉长债务久期”的做法,通过再多向欠债人发放还息贷款,保证其有能力偿还债息。这种办法既可以保住债务国的国际信用,还通过债务延期保住了我方债权。对于用“拉久期”这种特殊手段挽救的逾期债务,我国信贷机构就没有必要继续贷给其美元,而应当贷给其人民币,或者允许其以本国货币直接兑换人民币用于偿息,在“兑换方式”下我国持有一定数量的对方本币,对方国家就没有增加新的还贷压力。还应尽量促其将逾期美元贷款置换为人民币续期贷款。这样做可以顺势推动人民币走出国门,并让我国能更多把握最终化解这些债务的主动权。从逾期债务启动与对方国家进行人民币结算,不仅可以锁定对方购买制成品与工程服务的方向,而且不会让美国等居心不良的国家说出反对的话。以上政策建议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四句话:“拉久期、保债权”、“扬本币、抑美元”、“发瑞茨、回现钱”、“重质量、再发展”。这样做一举多得,可以更好落实习近平主席最近提出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有了以上产品结构设计,还需要寻找到支持这样做的机构和人员。现在不做 REITs 任其风险继续发展,虽然对国家来说损失巨大,但却没有什么责任人会被追究,因其风险责任早已被分散在多个决策环节之中,继续拖延时间也能掩盖问题。要把这件化解国家风险的事情做成,就必须倚重于顶层制度设计,包括改变原有不合理的考核制度与工作要求,改变对海外项目监管不力和“不作为、不担当”的环境氛围。要加强对我驻外使领馆人员进行金融知识普及,避免他们仅为维护与所在国的国家关系,变成为所在国“免债”求情的说客,却忽视了我国的金融权益。要让我国外交人员与涉外部门充分了解以上转债思路,主动说服债务国走入“维护国际信用、配合转债还债”的正确道路,避免其走“逃废债”的邪路。还要努力营造跟收回债权利益相关的其它国内外利益主体,对于积极将美元债权转为人民币债权与及时回收贷款的国内外机构给予表彰和奖励,让这件对我国国家意义重大的事情,得到来自更多机构与人员的参与和支持。


【作者简介】

孟晓苏,中房集团理事长、汇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