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国城镇化经验共享 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城市群建设的初步设想
来源: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官网 | 作者:参编信息部 | 发布时间:2019-09-20 | 284 次浏览 | 分享到:

【编者按】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镇化建设在棚户区改造、各类开发区和新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度认可,对于推进“一带一路”五通建设,共建美好家园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初陈元理事长提出并组织《加强中国城镇化经验共享,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群建设》课题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座谈、调研与论证, 课题组形成了《加强中国城镇化经验共享 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群建设的初步设想》阶段性报告。现予以刊登,供交流研讨。


加强中国城镇化经验共享 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城市群建设的初步设想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在东南亚和印度洋北部沿岸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等东盟十国,以及东翼的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西翼的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阿曼、巴基斯坦、肯尼亚等。这十九个国家面积超过68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1亿。我国85%的原材料和产成品都经该地区进出,进口油气也主要经过或来自这些国家,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地区历来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十多个国家的民族、语言、宗教、政体、经济发展、城市化率复杂多样,经济发展也不均衡(具体情况见附表)。该地区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及战略安全,甚至事关中国之国运。

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特点和内在需要,在新形势下要把推进民心相通领域合作摆在首要位置,总结和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成功做法和优势,探索合作领域和合作模式的创新,打造双方受益的平台。


一、当前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形势分析

1、准确把握海丝与陆丝建设之间的关系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与俄罗斯、哈萨克及中东欧等取得较好的沟通,陆上的进展即“一带”地区相对较为顺利,大多数项目也相对要实际可行一些。而海上的进展即“一路”地区的进展则没那么顺利,出现反复的一些项目也主要在沿线国家,如缅甸的密松水电站、中泰铁路、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填海工程等都是如此。

纯粹从经济意义而言,海丝地区更为重要,主要是85%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海上航线都经该地区进出或来自该地区。东盟既是我国的第三大贸易对象,也是境外人民币使用和流通的主要地区,经贸合作历史悠久,基础厚实。此外,我国进口的油气也主要来自海丝的沿线国家,特别是西亚的海湾地区和苏丹成为油气的主要来源,远超俄罗斯及中亚地区。

当前,将海丝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加以推进十分迫切。然而,这些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更加复杂,域外大国的干预也更加直接和频繁。除了一些国家国内复杂的政治格局外,美日印澳联手企图打造所谓“印太联盟”,与“一带一路”尤其是海丝的建设直接对抗的意图日趋明显。因此,从稳定全局的战略高度来看,加快海丝建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更加凸显出战略重要性。

2、推进海丝建设中的战略制衡因素

在整个海丝建设中,印度成为影响全局的关键。其地理区位不仅决定了它在南亚次大陆地区对我与南亚、东南亚地区互联互通的影响,也在印度洋北部地区对我海上航行的安全形成压制。当然,中国也必须向印度方面讲透,中印两个大国间的任何冲突导致的代价都将是双方难以承受的。一方面,提高其战略竞争的成本,才能削弱和抑制其战略野心。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寻求符合印度需求的共同利益,促进居民用水、用电等城市基础设施坚实及贫民窟改造,才能为开展合作化解心结,打造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

在东南亚及印度洋北部区域,依托临海的若干大城市,针对其贫民窟等大城市病,发挥我国在棚户区改造、城市化建设等方面优势,或进行旧城改造,或填海造地,建设新城,可以极大地改善这些地区民众的生活、居住条件,拉动国内建筑、建材等产业参与发展,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设安全、高效、便捷的海上新丝绸之路。


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城市群的构想

基本设想: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推动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加速区域经济合作乃至一体化进程,一是借鉴中国的棚户区改造经验,对沿线国家城市贫民窟加以改造,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另二是借鉴中国各类开发区的经验,发展加工贸易区、物流园区、保税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各类产业发展,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打造区域内产业链、价值链;三是借鉴中国新城建设,推进苏州工业园区等建设经验由模仿到输出,规划先行、生态优先、产城结合,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现代化新城建设。

指导思想:发挥中国城镇化发展经验以及开发性金融在城市化建设中的经验,将海丝沿线重点城市作为双方的合作基点,落实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各项设想。

总体目标:通过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推动各类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形成聚集效应,引领其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城市群。

基本内容:

1、加快棚户区、贫民窟等旧城的改造,填海造地,

建设新城,改进居民居住环境;发展房地产业,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2、发展水、电、气、路等公共设施,提升城市生

活品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发展城市间交通系统,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

3、建立各类开发区和以园区为主体的新城,为中资等外资企业参与各产业的投资、建设提供运营场所和政策服务。

具体构想:

一是在沿线国家几个重要的滨海地区填海造地。既可避免在城市内的拆迁扰民之苦,尤其是在其土地私有化的制度之下可以规避土地购置的困难,增加新土地的供应;又可规避旧城拆迁、改造导致的补偿纠纷、社会矛盾等。

在此基础上,不仅改造了旧的棚户区、贫民窟,而且加快新城建设,增加房屋建设,供给更多的房屋,改善城市的道路交通、电力、燃气、通信、自来水、给排水、地下管网、商业及其它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及工作环境。将马尼拉市、胡志明市、西哈努克港、雅加达等作为首选,并利用推进海丝城市群建设的契机,将皎漂港,科伦坡、汉班托塔港、马六甲、吉达港、瓜达尔、蒙巴萨等纳入其中,打造依托港口的新型城市,并建设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物流园区的等开发区,吸引加工、物流、文化旅游、商贸等产业的投入,促进符合当地特点的产业发展,提高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以支持海丝沿线的战略支点建设。

二是鼓励国内有实力的十四个大、中城市积极发挥既有城市建设投资平台的作用,利用多年形成的城市开发建设经验,与海丝参与国的港口城市开展合作,共同打造投资建设平台,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城市的开发建设。

重点推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长沙、无锡等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亿人民币以上的十四个城市以及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地区联系互动多、侨亲资源丰富的福建省重点参与。参与上述合作,不仅因为它们具有丰富的城市建设经验,而且拥有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可以带动我国与上述国家的产业合作。

这14个城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共达到1674家,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51.8%左右,总市值达到35万亿元左右,占沪深两市A股总市值比例达到60%以上;上市公司盈利高达2.20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盈利的78%;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合计24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71%;研发总投入合计约3000亿元,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研发总投入比例为64%。

鼓励上述城市仿照对口援建西藏、新疆的方式,组建投融资平台,合作开展城市改造、建设,有助于务实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城市群的建设。


三、政策建议

1、支持国内14个大城市的建设投资平台与相关合作国家城市根据具体国情开展合作,共同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平台,通过联合担保、购买保险或者申请亚洲区域投资担保机构的债券发行担保等方式,在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和欧洲市场发行债券或贷款,尤其是本地区货币计价债券,为城市建设提供投融资支持。

2、重点扶持与当地华人的各项合作,培育一批亲华、友华的财团,同时扶持一批当地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舆论领袖,鼓励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取得民众的认同和亲近。

3、鼓励国开行、进出口行、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为上述合作提供投融资支持,并支持在香港收购商业性金融机构或在澳门设立金融机构,打造海外金融控股平台,逐步在上述海丝国家的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为其更加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


附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情况

序号

国家

人口

城市化率

面积平方公里

GDP美元

人均GDP美元

民族

语言

宗教和政体

首都和重要城市

1

缅甸

7000万

34%

68万

500亿

715

缅族68%
  汉族3%

缅甸语

佛教总统制、前英联邦国家1948年独立

内比都、曼德勒、仰光、皎漂

2

泰国

6800万

50%

53万

3800亿

5600

泰族75%
  汉族15%

泰语

佛教君主国

曼谷

3

老挝

690万

38%

24万

145亿

2100

佬泰60%

老挝语

佛教社会主义国家

万象

4

柬埔寨

1440万

21%

18万

197亿

1370

高棉族80%

华人5%

高棉语、英、法、越、汉

佛教君主国

金边、西哈努克港

5

越南

9300万

34%

33万

2025亿

2144

京族86%,
  华人1%,其他均不到2%

越南语

儒家思想社会主义国家

河内、岘港、胡志明市

6

菲律宾

10100万

44%

30万

3000亿

2900

马来族85%,华人200多万

菲律宾,英语普及

天主教总统制英联邦国家

马尼拉

7

文莱

40万

77%

0.58万

100亿

25000

马来族66%
  汉族10%

马来语

伊斯兰君主国英联邦国家

斯里巴加湾

8

印度尼西亚

26000万

54%

190万

9760亿

3780

爪哇人45%
  巽他人14%
  马都拉人7.5%
  马来人7.5%
  华人5%

印尼语

伊斯兰教总统制国家

雅加达

9

马来西亚

3000万

75%

33万

3000亿

9766

马来人62%,
  华人20%,
  印度人6%,
  外籍10%

马来语、英语、汉语方言

伊斯兰教英联邦国家

吉隆坡

10

新加坡

550万

100%

0.07万

2927亿

53000

汉族75%,
  马来族13%,
  印度9%,
  外籍160万

英语、汉语、马来语

儒家思想共和制英联邦国家

新加坡

11

孟加拉

16000万

34%

14万

2200亿

1370

孟加拉族98%

孟加拉语、英语、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英联邦国家

达卡、吉大港

12

斯里兰卡

2100万

18%

6.5万

830亿

3900

僧伽罗75%
  泰米尔15%
  穆斯林摩尔9%

僧伽罗语、泰米尔语、英

佛教总统制英联邦国家

科伦坡、汉班托塔港

13

马尔代夫

42万

46%

0.03万

35.8亿

8500

马尔代夫族

迪维希语、英语

伊斯兰教总统制前英联邦国家2016年退出

马累

14

巴基斯坦

19700万

39%

80万

3100亿

1560

旁遮普63%

信德18%

帕坦族11%

俾路支族4%

乌尔都语、英语

伊斯兰教议会制英联邦国家

伊斯兰堡、卡拉奇、瓜达尔港

15

阿曼

400万

78%

31万

600亿

15000

阿拉伯人为主,有少量印度人、伊朗人

阿拉伯语、英语

伊斯兰教君主国

马斯喀特

16

吉布提

100万

77%

2.3万

21亿

2100

伊萨族50%

阿法尔族40%

少量阿拉伯人

索马里语、阿法尔语、法语、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总统制国家

吉布提市、

17

肯尼亚

4730万

26%

58万

660亿

1400

多民族、多部族国家

斯瓦西里语、英语

基督教总统制英联邦国家

内罗毕、蒙巴萨

18

巴布亚新几内亚

1000万

13%

46万

168亿

1680

美拉尼西亚98%

英语、皮金、莫图

基督教和天主教英联邦

莫尔兹比港、莱城

19

东帝汶

116万

33%

1.5万

16.8亿

1448

混血土著78%
  印尼20%
  华人2%

德顿语、葡、印尼语、英

天主教议会共和制

帝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