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二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多年来,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逐步形成了“两国一区(两国一园)、境内关外”的特色,并正朝着成为“一带一路”面向中南半岛、东南亚的重要枢纽以及主动服务国家落实 RCEP 协议的重要平台的目标前进。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七年来,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边境地区越来越成为“产业兴边、开放富民”的前沿,跨境经济合作区正成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二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多年来,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逐步形成了“两国一区(两国一园)、境内关外”的特色,并正朝着成为“一带一路”面向中南半岛、东南亚的重要枢纽以及主动服务国家落实 RCEP 协议的重要平台的目标前进。
在我国边境地区布局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平台,支持我国企业利用边境地区优势实施“中国制造”“走出去”,对探索我国实体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提升“双循环”格局下我国实体制造业发展新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建议重视和支持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战略平台建设,将其打造成“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和促进“双循环”发展的战略平台。建议如下:
一、加强顶层对接和协调,为跨境经济合作区提供制度保障。
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发,中国和老挝两国代表组成联合的“跨境经济合作区管理组织协调机构”,建立两国间稳定有效的磋商和协调机制。加强国家部委与地方政府的互动,给予地方政府和磨憨经济合作区更多权限。加强磨憨口岸统筹管理,实现各查验部门之间“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换”。
二、主动作为、制定战略,将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将加快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建议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能参照新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或“海南自贸区”的有关支持政策。设立跨境经济合作区专项扶持基金,支持跨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建设、优势产业开发”。制定并落实国家对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优惠政策细则和配套措施,出台在“资金、土地、税收、产业合作、边境贸易”等方面的操作细则和措施。
三、多措并举、提升进度,加快推进磨憨跨境合作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中老铁路、昆曼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和建设物流运输网络,完善“互联网+电子口岸”系统,提升通关效率。积极争取国际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支持,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商会、行业协会参与,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四、探索省际间“国内大循环”新模式,将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作为落实浙江、云南“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
积极探索省际间“国内大循环”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浙江与云南两省“资源互补、产业互补、技术互补、市场互补”的优势,在两省政府间签订“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共建共享跨境经济合作区“双循环”战略平台。
鼓励、支持我国实体制造业利用“两国一区(两国一园)、境内关外”的优势实施“中国制造”有序、抱团“走出去”,充分依托“跨境政策和平台优势、境内外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引导我国部分实体制造业企业或拟“走出去”的企业转移到跨境产业园区,提升全球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