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益飏:推动中俄“一带一路”国际项目落地及带来的启示
来源: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官网 | 作者:参编信息部 | 发布时间:2019-10-05 | 38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背景

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6年,时值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年,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高水平上快速向前发展,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经济利益深度交融。但是,中俄关系涉及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等很多方面,依然存在政热经冷的不利局面。

为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积极开展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要精神,在欧亚大陆发展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关系,中心在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陈元理事长的指示和指导下,开始了对“促进中俄两国深化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国际项目落地”的长期探索,至今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带来一些启示。


二、方案研究——召开“中俄产业投资合作”系列研讨会

中心经一系列前期研究认为,改变中俄政热经冷的不利局面,关键要以重点产业为切入点,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开发性金融的支持作用,做好两国产业投资合作对接。

首先,加强中俄产业投资合作意义重大。对俄罗斯来说,可以加快从欧洲市场融入亚洲和世界市场的步伐,加快其制造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改善其经济结构和国际收支状况。对中国来说,可以利用好俄罗斯自然资源,学习它的科技优势,也能提升中国的制造业水平。如果中俄合作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双方就可以从安全合作、外交合作等政治合作扩展为政治合作、经济合作双引擎、双热点,深入地合作。

其次,中俄建立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共同体意义重大。俄罗斯有科技、教育、制造业等领域的优势,中国有人力、市场、资金等优势,双方可以优势互补,形成经济共同体,合作追赶和占领世界高端,更好地维护中俄战略共同利益。不仅能够变输血为造血,还能够逐步拓展到金融、旅游、农业、人文等各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与融合发展,切实推进“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对接,形成合力。

为实现上述想法,中心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4月分别以“重大装备联合制造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民用航空合作与金融支持”为主题,连续召开了两次“中俄产业投资合作”研讨会。研讨会旨在为中俄企业提供对接平台,促成项目落地,特点是务实、具体,得到中俄双方参会领导及企业代表的一致好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参会单位以实体企业为主;二是聚集了中俄许多龙头企业参会,代表性强;三是参会单位性质和规模多样化;四是涉及开采、冶金、石化、工程、铁路、电力、农机、机床、航空等多个行业,企业对接自由度高;五是运用分组讨论、项目交流的形式为主,较为务实;六是邀请众多中外金融机构派代表参与企业对接,体现金融支持。

“中俄产业投资合作”系列研讨会的召开,符合两国加强产业投资合作的强烈需求,顺应中俄建立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共同体的大趋势。为加强两国间的制造业合作,深化经济融合,以及长期共同繁荣提出了有针对性、现实性、前瞻性、全局性的发展方向。也为促进中俄深化合作,改变两国间长期政热经冷的局面,提供了合适有效的解决途径。


三、合作推动——“远东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城”试点项目

(一)项目背景

“中俄产业投资合作”系列研讨会为企业搭建了良好平台。中俄两国企业通过在活动期间深入交流,增强了下一步合作信心,更初步形成了一系列积极丰硕的项目对接成果。与此同时,中心也收到众多参会企业关于邀请中心组织赴项目地考察、开展项目规划研究、指导项目实施方案、辅助项目融资等方面的请求。中心研究认为,在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中俄企业合作的基础上,由于中心初创,除研究“促进中俄合作项目落地的有效方式”一项任务之外,还有众多其他任务亟待开展,尚无精力对中俄众多企业间合作对接的初步成果一一进行追踪或实际参与。但为了延续中心促进下中俄合作的良好势头,也为检验上述工作的具体成效,中心决定选取以大健康为主题的“远东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城”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重点跟踪项目进度,具体推动项目落地,形成良好试点示范成果,响应习近平主席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发展思路。

(二)项目进度

1. 中心与俄罗斯远东发展基金在“中俄产业投资合作”系列研讨会期间建立关系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2017年7月,远东发展基金应邀到中心介绍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俄罗斯岛开发情况,希望中心能够指导该区域规划研究,组织中国企业积极参加该地区的投资建设。

2. 2017年7月,应俄罗斯远东发展基金邀请,中心派出以副理事长蒋志刚为团长的项目考察团前往俄罗斯莫斯科及符拉迪沃斯托克进行实地考察,对项目进行规划研究。考察调研期间,中心还将项目初步方案向俄罗斯中国友好友协主席德米特里·梅津采夫先生、以及俄罗斯双边企业家理事会主席根纳季·季姆琴科先生分别进行了介绍,均得到充分肯定。

3. 2017年8月,中心组织召开项目规划方案汇报会。项目各参与方代表向陈元理事长汇报项目基本情况和开展进度,得到陈元理事长的肯定和鼓励。汇报期间,俄罗斯远东发展基金总裁阿列谢克·切昆科夫带团参会,海航集团、中航集团、丝路基金、中诚通国际投资、秦皇岛中民投资、俄罗斯阿尔玛达建筑集团等单位参会。

4. 根据汇报会讨论成果及指示,2017年9月,中心派出以常务副理事长李小琳为团长的访问团,参加第三届俄罗斯东方经济论坛,并在论坛上与俄罗斯远东发展基金签署《“远东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城”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项目正式启动。

签约活动得到了中俄两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会议上,李小琳常务副理事长就该项目向中国代表团团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进行了情况汇报,并介绍了中心其他工作情况,得到汪洋主席的肯定。

(三)项目基本信息

该项目位于俄罗斯联邦滨联邦海边疆区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俄罗斯岛海湾,紧邻远东联邦东方大学、滨海海洋世界、东方论坛会址。项目首期占地344公顷,建筑面积约为56万平方米。该项目对俄罗斯联邦远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项目所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俄罗斯岛海湾区域与最快速发展的亚洲经济体相邻,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经济发展有巨大潜力。

合作协议主要包括产业城的选址、规模、投资额等主要内容。项目首期初步预算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建设期预计3年,将建设一个“多功能健康科技综合体”,包括医疗健康科技产业园区、国际会展中心、健康理疗中心、科技创新研究基地(专家工作站)、水疗康复训练中心、停车场等设施。后续还将建设国际高尔夫球场、国际马术俱乐部、国际高端商业街、供应链超市、国际幼儿园及中小学校、文体配套设施等,为在俄罗斯岛的国际化健康生活提供全方位的居住、旅行、康养环境和绿色低碳生态智能生活环境。

(四)高层交流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应俄中友好协会邀请,2017年10月,中心陈元理事长和李小琳常务副理事长一行赴莫斯科参加俄中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

活动期间,陈元理事长会见俄罗斯储蓄银行总裁格尔曼·格列夫,双方确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远东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城”的中俄合作项目上开展金融创新,作为今后的中俄金融合作创新“试验田”,力争取得丰硕成果。

陈元理事长同期还会见了俄罗斯副总理尤里·特鲁特涅夫,双方重点洽商了“远东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城”项目的中俄合作推进方案。特鲁特涅夫表达了对项目的高度重视,对中方制定的项目建设方案予以认可。滨海边疆区州长塔拉申克表示将访问中心再次洽谈合作细节。


四、相关工作——中心与俄罗斯各层面开展交流合作

在“中俄产业投资合作”系列研讨会的基础上,也在“远东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城”试点项目稳步开展的带动下,中心与俄罗斯高层、智库间、民间交流明显增多,业务合作意向频繁,为中心继续贯彻设立职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2017年10月,中心在莫斯科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组织召开“中俄金融合作论坛”,正式挂牌设立“莫斯科工作站”。陈元理事长和李小琳常务副理事长亲自为莫斯科工作站授牌。

2. 2017年11月,为贯彻陈元理事长在10月访俄期间“关于开展中俄两国智库合作、共同推进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的指示,在中俄友好协会的协助下,俄罗斯总统经济顾问格拉杰夫·尤里耶维奇访问中心,代表俄罗斯国际管理问题科研所与中心李小琳常务副理事长签署《友好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明确了双方机构在战略研究、政策建言、舆论引导、信息互通、项目推进、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意向。

3. 2018年4月,我中心承办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一带一路”与健康产业发展分论坛,传播“一带一路”国际大健康驿站理念,确定“远东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城”项目为国际大健康驿站第一站。

4. 2018年5月,中心李小琳常务副理事长、蒋志刚副理事长应邀参加以“建立信任经济”为主题的第22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就经贸投资合作、旅游文化、远东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的议题与参会嘉宾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同时向参会嘉宾介绍了中心的工作情况以及远东项目的推进情况,并就中俄继续在远东地区推动其他产业合作达成了初步意向。


五、成果延续——“符拉迪沃斯托克中俄钢铁产业园区”项目

为贯彻“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产能合作,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保证高质量发展、防风、污染防治及彻底摆脱贫困”的重要指示,中心自成立以来同时在开展关于“将国内优势传统行业部分产能向境外转移”的方案研究工作。

中心研究认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毗邻中国东北、华北重工业基地,能够与这些地区的相关产业配套设施体系相结合;同时,俄罗斯远东地区煤、铁资源丰富,在远东市场投资钢铁行业,在获得原料方面较为便利;此外,土地价格也比中国便宜很多。因此,中国与俄罗斯合作,将东北、华北部分钢铁产能以环保、高科技生产的方式转移至远东地区,将是一项很有潜力的合作方式。中心副理事长蒋志刚在访问俄罗斯期间,多次就此方案与俄方相关政府官员开展深入交流,得到俄方的高度重视。

2018年6月,特鲁特涅夫总理在访华期间,委派滨海边疆区安德列·塔拉申科州长代表访问中心,以切实推动中俄双方在远东区域的务实合作,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合作共识为目标,与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李小琳开展了深入会谈。中心借此机会,邀请河北钢铁集团参会,将在远东地区开展钢铁产能转移试点合作的想法与塔拉申科州长进行了初步讨论,双方决定设立项目组,对该项目开展规划研究。

2018年11月,应塔拉申科州长邀请,中心派河北钢铁集团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组团考察项目相关情况,确定了项目用地、原料采购、金融支持、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信息。

2018年12月,中心与俄罗斯远东招商局在北京进行了项目方案讨论会,签署合作协议,确定双方联合推动“符拉迪沃斯托克中俄钢铁产业园区”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标志着项目的正式启动。

2019年5月,中心组织召开项目方案汇报会。项目各参与方代表向陈元理事长汇报项目基本情况和开展进度,得到陈元理事长的肯定和鼓励。汇报期间,俄罗斯储蓄银行副行长奥斯卡率团参会,国家开发银行、河钢集团唐钢公司、中交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中民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会。现项目已进入实际开展阶段,下一步,中心将根据陈元理事长在汇报会上的指示精神,对项目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尽快推动项目落地。


六、启示

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而设立,发展成长于“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新阶段。在一系列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项目合作是“一带一路”理念的重要载体,项目建设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所在。在尝试推动“一带一路”项目落地的探索过程中,中心在陈元理事长的指导下,以中俄在远东地区的合作为试点,促成医疗、钢铁产业上的两个重点合作项目,做出了一定成果,也获得了一些启示:

一是要从各方实际需求出发,以项目为本,为企业服务,帮助更多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当中。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导力量。中心通过对中俄投资环境、行业现状、企业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对接平台,帮助企业交流合作意向,寻找合作方向,也帮助企业促成合作项目,推动项目落地,收到良好效果。同时,金融是项目落地的关键。但长期以来企业普遍反映在“走出去”过程中没有得到金融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为此,中心也有针对性地在企业对接、项目研讨、推动落地的过程中,着重将金融资源与其配套起来,为项目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是要规划先行与融资推动并重,保障“一带一路”项目高质量落地。规划研究是中心设立的主要职能之一,指的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问题、迫切问题和关键问题,开展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系统性融资规划研究,主动促进项目的商业可持续运作。规划先行与融资推动并重是开发性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也是金融支持“一带一路”项目的起点。规划研究的结果对项目的确定和实际执行时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被忽略。因此,中心在选择项目合作、推动项目落地过程中一向秉持规划先行与融资推动相结合的原则,确保项目充满“生命力”。

三是要发挥好中心平台作用,以产融力量整合企业,形成合力。“一带一路”建设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大框架中,企业是国际合作的主导力量,项目是合作的最主要的载体,规划研究是决定项目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金融是项目落地的关键。在如此繁杂又微妙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单个企业、单个项目单打独斗,碎片化推动,不仅效率低,而且风险大。这就要求中心这样的机构能够发挥好自身凭条优势,以产融力量整合企业及各方资源,统筹谋划,规划先行,产融结合,引导各方开展合作,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保驾护航。

现阶段,除俄罗斯外,中心也在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阿联酋、约旦、沙特阿拉伯、英国、非盟国家等就推动“一带一路”国际项目落地展开类似方式的合作。中心将延续与俄罗斯合作的良好势头,将与俄罗斯合作的成果、经验和启示运用至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根据我国国家战略规划的总体要求,挖掘研究出更多的国际合作切入点,争取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贯彻中心设立宗旨,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好服务。


【作者简介】

沈益飏,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