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一带一路”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大会嘉宾发言摘登 || 李丽辉
来源: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官网 | 作者:研究联络部 | 发布时间:2025-01-21 | 818 次浏览 | 分享到:

科技助力展陈马王堆汉代文化焕新生

——湖南博物院“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的策展实践


湖南博物院纪委书记 李丽辉


2024 年是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 50 周年。马王堆汉墓发掘于上个世纪 70 年代,它同埃及的金字塔、雅典的卫城神庙一样,是世界考古和历史学界一个瞩目的焦点,是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运用科技考古、多学科合作的重大考古发现,也是 20 世纪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将马王堆汉墓打造成国际领先的数字博物馆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 2024 年 3 月考察湖南的时候,给湖南提出两项融合命题,文化 + 科技,文化 + 旅游。湖南博物院一直在为回答这两项融合命题提交各种各样的作业。

推出马王堆汉墓的大型特展。大型特展是从展览的经费投入、展期的排布、技术力量的投入等方面来定义的。什么样的展览能契合 50 周年这一宏大主题?三年前,湖南博物院的段晓明院长和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的王悦进教授,以及中国数字图书馆董事长姚霆,三个人机缘巧合聚在一起,碰撞出一个思维火花。2024 年三家单位一起合作,学术、技术和艺术的相遇,成就了马王堆的数字展。

2024 年 6 月,“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在湖南博物院特展一厅开幕。此展览是全国文博界在数字展览展示上投入巨大的代表性展览。经过测算,仅中国数字图书馆一方的单体投入就超过 3000 万人民币,湖南博物院在学术资源、人力资源、场地资源、品牌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尚不包括在内。本项展览也是湖南博物院在回答文化 + 科技、文化 + 旅游这两道融合命题所提交的一项作业。此展览前不久刚刚获得文化和旅游部 2024 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同时,还在 2024 年度 Vega 数字奖 (Vega Digital Awards) 的评选中大放异彩,一举夺得文化、元宇宙、最佳视觉效果三个类别的最高奖项——白金奖,彰显了其在数字科技创意与现代艺术设计领域的卓越成就。

本项展览,湖南博物院引入了马王堆汉墓研究最领先的国际团队。展览由湖南博物院和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两个团队进行学术统筹,中国数字图书馆承担技术支撑和资金投入。展览融合了最前沿的学术思想、最先进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最新的展示技术,打造了一场学术积淀深厚、艺术气息浓厚、科技范儿十足的时空对话,突出了展览的学术性、公共性和实验性。这也是湖南博物院多年来在展览新模式方面的探索成果,以藏品阐释为基础打造的系统化阐释结构。

通过本展览项目,团队得出的重要经验是,不论是博物院还是商业机构推出的数字化展示,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一项重要标准——知识传播是数字展示的根本。

中国古代先贤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辩证思想,汉代遵循天人同构的宇宙生命的哲学思想,“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分为时空、阴阳、生命三大主题板块,通过三种不同的叙事思路、空间形态和技术媒介来展现马王堆汉墓所体现的汉代思想艺术和文化,呈现古代中国对宇宙和生命的宏大想象和艺术表达。

整个展厅的布局,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天圆地方的思想。第一个展厅空间是一个镜像的盒子,四周都是镜像的空间,表示的是地方,参考的是马王堆汉墓椁室的空间设计布局,运用了超高清文物扫描、数字文物修复、裸眼 3D、三维粒子渲染等技术。最后一个展厅是天圆,是一个 360 度 LED 的包裹空间。

时空板块反映的是汉代宇宙观,分为筑、器、道、境四个篇章。第一幕“筑”是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椁室为原型,椁室里蕴含着一个微缩的宇宙。第二幕是“器”,反映的是微缩宇宙空间里的人间万象。展示的是马王堆出土的上千件墓主人日常用的器具、仆人、侍从、歌妓及歌妓用的各种乐器,以及类似于现在围棋的博具等。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有一支专门团队在研究博具的玩法,现在尚未完全解密。第三幕“道”从马王堆帛书阴阳五行的图示来展示宇宙,是一个变化的流动的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第四幕“境”则用马王堆遗简中的文字来解读宇宙中万事万物的生长运行机制,表达古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敬畏和追求。

第二个空间的主题是阴阳。阴阳空间和生命空间都表达了同一主题思想,即汉代人的生命观和生死观。汉代人认为人死后,灵魂是可以升天的,它会到达一个仙境世界,所以死就是生,因此他们非常注重自己死后世界的营造。阴阳空间演绎的文物是马王堆一号汉墓墓主人辛追的四重套棺。展览将四重套棺中的云气纹作为整个空间的叙述主线,有 16 块吊装的半透明纱幔,展现出层层无穷尽的云气世界,让观众领略古人对生命由死入生逐渐升华的恢宏想象。

第三个空间的主题是生命,是展览的高潮部分。聚焦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一件非常重要的馆藏文物 T 形帛画——招魂幡。考古的时候,它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内棺上面,有引魂升天的作用。利用生成算法技术与古代乐器的声音采集,在直径 15 米的 LED 透身球幕中呈现 T 形帛画所展现的由地入天的生命转化之旅。生命空间也分为四个章节,从北冥的皇权世界、人间的祭祀仪器、墓主人飞升仙境到天境的景象,来演绎生命由地入天的升化仪式。该过程不仅呼应了前面的时空和阴阳两个空间的展厅设计,也深刻体现了汉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本项展览运用了丰富的展示手段,全方位地呈现马王堆的汉代艺术,创下了湖南博物院有史以来展览搭建时间最长的记录,一共花了 3 个月的时间。展览通过沉浸式的数字化多媒体展示和马王堆汉墓艺术的多维布景,应用了沉浸式的 LED 球幕,参数化渲染文物数字修复技术,以及国际前沿的学术视角和叙事方法来展现宇宙运转、生命升华的动态过程,阐释马王堆汉墓的墓室构造、纷繁的器物文化理念以及人文思想,呈现中国古代对宇宙、对生命的宏大想象与艺术表达。

整个展览还打造了一套原创的音效设计,由编钟、编磬、丝竹、管弦等传统乐器和自然界的声音相结合,创造了与场景交相辉映的音乐效果,利用音乐向观众传递中国古代哲学的艺术表达。

截至 2024 年 12 月 26 日,展览运行 193 天,共计接待观众 38 万人次,接受国内外社会媒体各类宣传报道 12,461 次。马王堆数字展目前已成功申报 2025 年国家文物局文物出境展览储备,将于 2025 年 9 月到哈佛大学开展为期一年的马王堆汉代艺术季,用新的数字展示的内容,向美国观众阐释马王堆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和艺术。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