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启动 2025 年度特聘专家调研活动 中心专家组赴北京 798·751 园区调研
来源: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官网 | 作者:参编信息部 | 发布时间:2025-01-11 | 798 次浏览 | 分享到:


1 月 10 日上午,丝路规划研究中心组织专家组一行 10 余人赴北京 798•751 园区开展调研,重点考察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最新实践,旨在推动中心特聘专家深入一线调研,进一步增强课题研究和项目规划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中心副秘书长陈林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专家组首先来到 798•751 园区标志性场馆之一的 798 Cube,参观了主题为“征候|视界”的首届 798 艺术、科学与科技双年展。本次双年展以艺术、科学与科技为导向,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沉浸式展示语境,通过对时间、物质与意识观念的全新诠释,引导观众重新解读当代世界的多元现实。专家们认真观看了多个前沿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展品,并与部分作品进行互动,深入探讨了艺术如何作为文化表达的媒介,以前瞻性的方式解读未来趋势。这种跨学科的文化展示形式,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技与文化交流中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随后,专家组参观了《永恒之美•巴黎圣母院》沉浸式 VR 体验展。该展览借助先进的 VR 大空间技术,带领观众进入中世纪艺术文化殿堂,全面展示了巴黎圣母院的内部构造、历史文化标识及火灾后的重建过程。通过 VR 互动技术,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探索这座世界文化遗产,从整体到细节,每一处都展现出震撼的视觉与听觉效果。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的文化遗产数字重构,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深情致敬,更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的合作与经验共享。


在参观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 (Antony Gormley) 的“栖息之所”艺术作品展时,专家组深入探讨了艺术与人文思考的融合。该展览通过砖块构建出各种人体迷宫形态,引发观众对生命意义与个体存在的深刻思考。这种以空间装置艺术为载体的文化表达形式,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提供了启发,即如何通过多元艺术语言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随后,专家组来到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UCCA),参观了比利时艺术家吕克•图伊曼斯 (Luc Tuymans) 的“过去”作品展。展览汇集了艺术家近 90 幅作品,以沉静且深刻的创作语言,探讨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与历史的多重面向。专家们就如何通过艺术反思历史与现实、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与共鸣展开了讨论,认为此类艺术表达方式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


中心专家组还拜访了匈牙利文化中心“匈牙利•点”,与曾担任匈牙利驻华文化教育参赞十年的汉学家宋妮雅女士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林对宋妮雅女士为推动中匈文化教育交流所作出的贡献表示赞赏,并就中匈文化教育合作、语言交流以及未来联合举办文化活动的可能性等方面探讨交换了意见。双方表示,相信匈方的“向东开放”战略必将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推动出双边各领域更多交流与合作。


丝路规划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专家队伍的建设,通过专项调研活动凝聚和加强不同领域专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关注广度和研究深度,提高决策建议质量。未来,中心将持续开展专家调研活动与跨学科综合研究,不断提升研究能力,丰富智库成果,构建更加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专业性、应用型战略融智平台,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以下为部分调研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