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于昨日落下帷幕。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中共中央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围绕社会公众关心的重要民生问题,发挥自身优势,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现将部分代表和委员提交的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建议和提案摘编如下。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强化国际标准对接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促进绿色发展”作为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之一,为中国企业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建议,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国际合作,推广绿色技术,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主动抢占国际舆论话语权,强化绿色国际标准对接,促进不同主体协同,增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合力。
轨道交通产业是我国制造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典型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株洲天桥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新品事业部部长田际群建议将轨道交通列入我国开展国际经贸合作的重点产业,相关部门在组织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时,将我国的轨道交通产品、技术与骨干企业纳入对接重点,扩大国际影响力与市场份额;加快轨道交通检测试验认证体系建设,加快完善轨道交通行业标准与验证体系,组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扩大轨道交通产业“国际朋友圈”,助推轨道交通产业“走出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中车株洲所总工程师冯江华建议,依托中国科协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公共交通装备国际性组织,以国内相关优势企业为龙头,凝聚产、学、研、用各方面专家学者,开展“一带一路”绿色公共交通装备国际性组织建设,推动民间科技外交,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交通装备创新发展的平台;依托该组织聚焦绿色公共交通装备领域区域共性挑战和重大需求开展科技合作,加大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力度,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医学交流合作
医疗外交一直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领域。到2024年,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已超60年,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并赢得了良好声誉。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医学交流合作,有助于进一步融入全球医疗卫生体系,在医疗外交过程中推动我国创新药械和药品监管体系走出国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建议,国家出台专门的战略规划,加强部门联动、统筹布局,将医疗、医药与医疗器械走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纳入外交话题,探讨建立创新药械“走出去”联席工作机制;由政府组织搭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医学交流合作;建立临床急需产品清单,在援外医疗救助中优先使用本土创新药品,在合作共赢中逐步增强信任。
创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示范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在共“一带一路”中,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创新不断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多彩的文化艺术交流,不仅搭建起连接心灵“丝绸之路”,而且促进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促进了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不断谱写世界“美美与共”的和谐新乐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湖南省美协副主席舒勇建议,在湖南创建首个中国“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示范区,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交流、文化旅游、文化生活五个方面做好“文章”,助推湖南更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当前,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文化形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跨越国界,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中国网络文学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海外用户特别是Z世代年轻人的广泛喜爱。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鲁迅文学院院长吴义勤建议,推进AI翻译的产学研合作,加速拓展多语种市场;设立专业奖项,构建网络文学IP立体化出海格局,以奖促建、促融、促进;加强版权保护,为中国网络文学出海保驾护航。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保护我国海外利益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十年来,已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和积极响应。但目前仍面临制度化设计、竞争者、参与者三个层面的问题与挑战。
中国民主同盟在提案中建议,在制度化层面突出重点与加强局部相结合,聚合双方诉求,推动沿线各国减贫与增进民生等经济目标的实现,建立长效合作与推进机制;在竞争国层面争取合作与主动反击结合,主动有为进行“一带一路”国际话语建构;在参与国层面深化合作基础与动态调整结合,密切关注沿线国家的政治热点事件,制定灵活的预案应对各种可能情况,坚持和倡导全球文明倡议,加强国家间人文交流,为“一带一路”倡议注入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