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落地,再到众多大型项目在他国投入建设,开启了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我们始终相信,经历过新冠疫情的考验,“一带一路”的韧劲会更大,沿线国家的期待会更多,我国应对风险挑战的经验也会更足。而在大数据征信的支撑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也必将行稳致远。
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征信新蓝海
犹记得2020年初春,国内新冠疫情已经得到极大程度的控制,而国外却开始了大规模的疫情蔓延。看着每天增长的病例数据,我们心里很着急,一直在思考着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做点什么。
而就在此时,我们获悉,由于很多国家出现了口罩、消毒剂、呼吸机等医疗物资的紧缺,中国的医疗健康类企业迎来了大量订单,相关医疗物资的每日出口量猛增。但也就在这时,问题随之出现,很多国内企业反映,在物资出口的过程中,如何快速识别订单信息是否真实,如何降低交易风险,成了一件很头疼的问题。
很多国内企业有疑问:对方是不是值得信任?能不能付得起钱?海外的公司也有疑惑:医疗物资的品质是否有保障?付款能不能分几步走?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我们觉得,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征信查询的应用场景,它可以防止诈骗发生,而这其实刚好就是我们酝酿已久的海外征信报告。
海外征信助力“一带一路”
作为国内领先的企业信息征信服务商,我们意识到,这应该是“做点什么”的时候了。于是,我们迅速发布了海外征信报告,报告覆盖190个海外国家,包括但不限于股权穿透、受益人、股东的违约信息、公司诉讼等不少于13个功能模块,致力于帮助我国出海企业快速、有效规避跨境交易风险。
时间,在政治经济活动中是最宝贵的资源。比如“一带一路”这样的投资项目,一旦决策出现偏差,产生的成本消耗将是巨大甚至是不可挽回的。因此,在报告的时效性方面,我们不断作实验对比和产品优化,将原本需要数周才能完成的外资企业背调报告,压缩到了2个工作日即可交付。
海外征信报告发布后,我们发现,国内的订单量变得越来越大,因为大家都觉得安全了。这对于我们平台方来说,实在是莫大的欣慰。每一笔重大的海外订单,背后可能都有大数据征信作为信用背书,对于国内和国外的企业来说,都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决策成本,从而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双赢”局面。
大数据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浪潮
新冠疫情的发生也再次表明了,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只有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精诚合作,携手并肩,才有可能有效面对全人类共同的难题。未来,以国家间互利共赢为根本诉求的“一带一路”倡议,无疑将在中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上体现出更为重要与深远的意义。
如今,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作为大数据征信行业的从业者,我们认为,后新冠时代,大数据的全面覆盖与应用,将会给“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带来新的活力与机遇。
这一点,基于我们观察到的两大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从中外经贸交流的体量上来看,未来跨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数量将急剧增多。伴随而来的是,“出海”企业所面临的海外市场经营风险也将大幅增大。因此,减少因失信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无疑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出征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
第二个趋势是,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对项目建设将提出资源配置更优化、投入产出比更高的新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政府和企业,作出更加精准高效的决策,大数据的应用将为此提供技术层面的巨大帮助。以前我们谈到“一带一路”时,更多的是讲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方面的合作,其实,软件层面的大数据技术普及应用与合作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成为决策的不二准绳。
从上述这两方面来看,后新冠时代,要推动“一带一路”更为全面地落地,一是要降低企业或政府在海外的经营风险,二是要依靠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提升效率。而这两点,正是企查查所代表的国内大数据征信行业正在做的事情。
我们相信,只要能够切实抓住大数据的时代新机遇,我国在“一带一路”下半场的动作将更加游刃有余。通过大数据在国际合作上的技术革新,中国会像在新冠疫情中所做的那样,充分体现出制度优势和大国担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的贡献。
【作者简介】
陈德强,企查查创始人、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