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新疆华凌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先行先试,在格鲁吉亚投资发展,相继在格鲁吉亚第二大城市库塔依西市投资建设了森林采伐及木材产品加工、石材矿开采及加工、华凌免税工业园区项目,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市投资建设了华凌国际经济特区、收购巴塞斯银行等项目。
经过13年的耕耘和培育,华凌集团在格鲁吉亚投资建设的项目,为当地创造了近4000个就业岗位,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创业多项“第一”:国内第一个在海外收购银行的企业;国内第一个在海外举办中国商品交易会“格鲁吉亚中国新疆出口商品展洽会”的企业;国内第一个在海外整体开办经济特区和免税工业园区的企业。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华凌集团在格鲁吉亚的投资项目与倡议中“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等重点内容完全吻合,投资项目得到了中格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华凌集团也成为格鲁吉亚最具知名度和代表性的中资企业。
“行棋观大势 落子谋全局”:“走出去”须满足“三个条件”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华凌集团要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棋落子、投资建设,最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和国家的政策导向相吻合;二是必须有好的投资项目和明确的投资目标;三是投资目的地必须具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早在2007年,华凌集团就制定了“在搞好现有市场建设、强基固本的同时,开辟中亚、西亚、东欧市场,在亚欧之间为中国商品搭建国际贸易流通平台,实现国内外市场互动、促进亚欧经贸合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集团成立由总经理牵头的工作部门,沿着丝绸之路一路西行,专门对沿线国家的政治、法制、金融、投资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和专业评估,多次进行小规模、试探性投资,最终,将投资目标锁定到格鲁吉亚。
2018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提出了“和合”理念。“和”是和谐、和平、祥和;“合”是聚合、合作、融合。简单两个字,蕴含着共赢共生的智慧,这也是华凌集团在格鲁吉亚投资发展的核心理念。
华凌集团之所以决定在格鲁吉亚投资建设,一是该国地处亚欧门户,是辐射黑海地区及欧洲的重要“窗口”;二是该国具有行政许可事项少等良好营商环境;三是该国具有货币自由兑换、进出口商品免关税、无配额限制、享有欧美“超最惠国”待遇等贸易优势。 同时,为吸引中国企业投资,格鲁吉亚总理亲自向华凌集团推介建设“华凌免税工业园区”项目;为推动“华凌国际经济特区”项目建设,格鲁吉亚议会专门通过并由总统签署总统令,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给予拟投资项目“最优惠政策”
根据强化实业投资的总体要求,华凌集团陆续在格鲁吉亚取得20年森林采伐权、矿山开采权,建设专属木材、石材加工厂,投资建设华凌免税工业园区、华凌国际经济特区,收购格鲁吉亚巴塞斯银行、先后成立了华凌保险公司和华凌金融租赁公司,成为格鲁吉亚最大的中国经济合作发展商。
为促进中格经贸往来和项目招商,自2012年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务厅、乌鲁木齐市政府还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在华凌国际经济特区举办“格鲁吉亚中国新疆出口商品展洽会”,截至2019年,展洽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有近百家企业通过展洽会落户格鲁吉亚华凌国际经济特区和华凌免税工业园,约300家企业在当地找到了代理商和合作伙伴,有力带动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国门“抱团”发展、形成集群效应,大大促进了两国企业间贸易往来,进一步助推华凌集团在格鲁吉亚“蹄疾步稳”的发展势头。
“互利共赢 和合为美”:“走出去”必须树立的理念
2018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提出了“和合”理念。“和”是和谐、和平、祥和;“合”是聚合、合作、融合。简单两个字,蕴含着共赢共生的智慧。同样,通过整合更多资源,拉紧联通纽带、释放增长动力、实现市场对接,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造福当地、造福合作伙伴,共同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这也是华凌集团在格鲁吉亚投资发展的核心理念。
2009年10月,华凌集团与格鲁吉亚政府签署了《投资备忘录》,由华凌集团在库塔伊西市建设“华凌免税工业园区”;2015年10月,该园区被格鲁吉亚政府批准为免税工业区、正式开园运行。2012年,由格鲁吉亚议会批准、总统令颁布实施的华凌国际经济特区项目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市开工建设;2017年9月,华凌第比利斯海商贸广场试营业,在华凌集团海外专业团队的努力下,商贸广场中不仅汇集了来自上海、广州、深圳、顺德、常熟、海宁等国内知名企业生产的家居、建材、服装、家具等优质产品,而且吸纳格鲁吉亚当地商户200余家,同时对阿联酋、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伊朗等地区的商业资源进行整合,已逐渐发展成为集市场、加工、居住、旅游、贸易销售与展示、餐饮、宾馆、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商贸城,成为第比利斯市的新地标。
随着中格两国贸易和投资活动日益活跃,格鲁吉亚本地企业、中资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华凌集团把握时机,于2012年成功收购格鲁吉亚巴塞斯银行,成为推动人民币结算在格鲁吉亚地区跨境展开的重要平台。该案例被“2012年度中国海外投资年会(香港)”评选为“年度最佳案例”,被誉为“不仅对于华凌集团,甚至中国的民营企业乃至所有非金融类企业,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华凌集团也成为我国首家海外收购银行的民营企业。截至去年底,该银行总资产在格鲁吉亚银行业的排名由收购前的第12名上升到第5名,成为中格合作共赢的典范。
华凌集团始终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以经济合作扩大利益相融,取得和合为美的效果。
2015年,第13届欧洲青年奥运会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举行。凭借过硬的实力,华凌集团承接了“青奥村”建设项目,从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到各种配套设施完善,都进行了周密的部署,顺利完成了5000名运动员、教练员和青奥会国际组委会工作人员居住、办公、新闻中心及会议活动场所等1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青奥村”位于格鲁吉亚华凌国际经济特区内,建成后华凌集团无偿提供给格鲁吉亚政府使用三个月。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格鲁吉亚政府主要官员多次到华凌集团考察,对华凌集团综合市场开发和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赞不绝口,对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模式、相关政策等有了更直接、更深入的了解。通过经常性的亲密往来,中格两国政府间、企业与政府间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亲密的朋友。2014年前,从乌鲁木齐飞往格鲁吉亚的航线需绕道阿塞拜疆,路程远、时间长。为推动企业投资便利化,华凌集团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推动实现了乌鲁木齐到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市的直航。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格鲁吉亚投资建设过程中,华凌集团协助格鲁吉亚政府为难民提供住宅,为慈善机构筹集善款,为教会重建及格鲁吉亚动物园水灾进行捐款,通过一系列公益慈善事业,无论是格鲁吉亚政府还是当地民众,都把华凌集团、包括所有在格鲁吉亚投资的中资企业员工,当作最亲密、最可靠的朋友和伙伴。作为“一带一路”境外园区建设成功的典范,华凌集团在格鲁吉亚捕捉商机、整合资源、推动企业发展的实践被北京大学收录为MBA、EMBA等课程的教学案例,为中国企业到格鲁吉亚投资、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提供建议和指导。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走出去”发展前景光明
从短期看,新冠肺炎疫情给“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长江、尼罗河、亚马逊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从长远看,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疫情对各方的冲击都不小,多数合作伙伴在疫情后开展国际合作的意愿更为强烈,希望借此尽快弥补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所以,后新冠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秩序可能会在大国博弈的进程中加速改变,但全球化的大方向和大趋势不会发生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直都是在“应战—成长”中发展起来的,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克服困难挑战的过程就是化危为机的过程。当前,华凌集团在格鲁吉亚的投资建设仍处于“立柱架梁”大写意的阶段,在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机制完善等方面还需要动脑筋、下功夫,还要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因此,后新冠疫情时代,华凌集团“一带一路”布局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继续深耕“华凌国际经济特区”“华凌免税工业园区”这两个境外合作区的规划建设和招商运营工作,将这两个园区打造成商品转口贸易加工基地,打造成连接中亚、中欧贸易往来和人民交往的重要驿站;继续开展森林及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深加工转换,扩大生产销售规模;继续稳妥开展金融业务,提升巴塞斯银行资本规模,进一步增强华凌集团在格鲁吉亚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要健全企业危机管理机制,推动企业管理向数字化转变,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切实具备面对突发事件的“东西南北风”、始终做到“我自岿然不动”的实力和底气。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尤长”。在未来“一带一路”扬帆出海的征程中,华凌集团有信心、有决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抓住打造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大战略机遇,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在共建“一带一路”征程中留下更加坚实的足印,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米恩华,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新疆华凌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